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当中,容易出现各种方面的行为问题,其中咬指甲就是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。
当孩子出现咬指甲的情况,并不一定单纯的是行为方面的问题,也很有可能是由于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导致的原因,特别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孩子来说,如果当孩子对营养元素锌缺乏时,则容易出现一些异食癖(吃一些奇怪并不能食用的食物,例如:嗜吃泥土、墙皮等等)或咬手指的情况,所以我们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,及时判断孩子的情况,并针对性的予以处理,如果排除是微量元素的缺乏,那很有可能是行为方面的原因。
孩子咬指甲主要发生在学龄前期,可持续至青春期,甚至持续终身,是儿童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。在儿童期男童女童相似,而青春期之后则男性多于女性。
温馨提示:学龄前期是儿童开始探索环境的重要阶段,情绪控制能力迅速发展,也是父母对其进行言传身教的重要时期。
导致孩子出现咬指甲的原因,很可能是和孩子发生于心理紧张和情绪不稳有关。孩子在身体、精神和心理上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看到恐怖的情景、听到恐怖的声音以及受到批评和责怪时,会产生心理紧张和情绪障碍。由于孩子尚不会表达和抒发自己的情绪,则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行为,如咬手指。
针对于咬手指甲的孩子,需要及时纠正,因为长期咬手指容易导致手指的局部的细菌感染、牙齿发育不齐、指甲畸形、铅超标等,不仅对影响孩子的身心各方面造成不良影响还影响孩子的外在形象。
怎样避免孩子咬指甲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纠正:
1.针对原因,消除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,多给予孩子关爱,鼓励其树立自信心,因为训斥和歧视往往只会使症状加重;
2.当小宝宝出现爱咬手指甲时,父母要耐心的将宝宝的手从嘴里移开,可以用他喜欢的玩具,从而分散宝宝的注意力。
3.针对于大些孩子,要改善学习和家庭环境,减轻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各种压力;
4.养成定时剪指甲的习惯。